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能工作 > 中小企业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17-04-13 16:55:48 发布者:信息化推进与电子政务科 阅读次数: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与推广行动”,在标准制定、贯标推广、宣贯培训、咨询评定、市场服务、政策完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持续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截至201612月,完成了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立项,其中《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正式发布为国家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3项标准已进入正式报批程序。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增遴选确定600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近3年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共达1702家,各省市积极组织开展省市级贯标试点,众多企业自觉开展贯标。截止201612月底,全国贯标企业总数超过了4000家,与2015年相比,2016年贯标企业数量翻一番,其中,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达627家。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激发了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强大活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形成了以市场服务为纽带、以价值链共创为基础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激发了贯标企业、咨询机构、行业组织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201612月,全国提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并自愿进行信息公开的机构数量已增至400家,专业服务人员达20000余名,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的贯标宣贯活动达1000余场,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形成了社会各界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采信不断取得突破

 

近年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市场化采信机制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了在政府项目支持、投融资授信、供应商选择、招标投标等社会领域22项重点工作中的认可和应用。江苏、广东等各地政府将通过评定作为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重大项目的优先支持条件;徐工、潍柴等龙头企业逐步推动其供应商及下属企业全面开展贯标,并将通过评定作为供应商遴选的优先条件;九鼎等投资机构将通过评定企业作为其投资的重点遴选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将制药企业是否贯标作为药品集中采购的重要指标;另外,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发文,明确了通过评定的企业无需推荐单位,可直接自行申报相关成果。

 

五、数据驱动的两化融合分业施策新模式逐步形成

 

截至201612月,全国31个省市、60个细分行业、72000余家企业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和自对标。基于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对标数据分析所绘制的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深入剖析了全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发展重点、价值成效、特征模式及发展趋势,精准测算了一系列两化融合相关的发展指数和关键指标,2016年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为36.9,智能制造就绪率为5.1%,为以两化融合大数据为核心的政府精准施策、行业精准引导、企业精准决策奠定了基础。

 

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打造为主线,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显著提升了企业在协同研发、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市场快速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贯标企业在研发创新、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效果显著,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

 

七、两化融合综合绩效日益彰显

 

2016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带动企业信息化投入持续增长,两化融合综合绩效不断显现。全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45.7%,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提升至201661.8%,实现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提升至17.8%。实现综合集成企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客户满意度、设备综合利用率、产能利用率、新产品产值率分别比其他企业平均高出1.45%、1.8%、2.4%、5.35%、6.15%。作为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及贯标工作,有效提升了企业劳动生产率,2016年浙江省规上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约9%,两化融合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