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工业经济按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2017-03-29 08:58:07 发布者:经济运行科 阅读次数:
2月下旬,应城市开发区招商专班赴珠三角地区进行驻点招商;3月初,应城市委统战部到佛山湖北商会走访调研;3月9日至11日,应城市主要领导率队赴深圳、广州、珠海等地开展招商洽谈和项目对接……春回大地正是奋发时,应城市各级各单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紧抓项目带动,按下工业经济“快进键”。
今年以来,应城市按照抓早抓实的工作要求,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大力抓好项目带动,增添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围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发展,有针对性、专业性、时效性地开展招商,提升招商实效。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为工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撑。密切跟踪重点企业、新增长点项目以及在建项目的运行情况,做好保驾护航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双环科技、新都化工、久大制盐、长舟盐化为载体,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把“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招牌竖起来、“全国高端品种盐基地”的品牌打出来;依托赛孚工业园和东城工业园,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为品牌,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以及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精细化工产业的更新换代;狠抓产业资源整合,以产权、产品为纽带,以兼并、收购、重组为形式,引导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支柱产业转移聚集,走集群集约发展的路子,促进支柱产业壮大。发挥华能应城热电先进的煤电利用体系,充分利用华能应城热电的电汽等生产要素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大力推进华能应城热电向盐化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实行热电联供,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年内全面淘汰20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控制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和各类排放物专项治理,实施盐化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对热电、盐化工等重点企业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实行绿色发展。
组织优质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措施,努力在优势产品、特色行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逐步建立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突出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积极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应城创业。
同时,组建强有力工作专班,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企业搞好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规模扩张。继续完善、推广和扩大“助保贷”等融资模式,用好用活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积极探索做好授信、信用担保、异地协调联合贷款等融资方式,有效缓解融资难题。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不断完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提提供载体和平台。
今年以来,应城市按照抓早抓实的工作要求,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大力抓好项目带动,增添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围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发展,有针对性、专业性、时效性地开展招商,提升招商实效。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为工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撑。密切跟踪重点企业、新增长点项目以及在建项目的运行情况,做好保驾护航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双环科技、新都化工、久大制盐、长舟盐化为载体,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把“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招牌竖起来、“全国高端品种盐基地”的品牌打出来;依托赛孚工业园和东城工业园,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为品牌,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以及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精细化工产业的更新换代;狠抓产业资源整合,以产权、产品为纽带,以兼并、收购、重组为形式,引导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支柱产业转移聚集,走集群集约发展的路子,促进支柱产业壮大。发挥华能应城热电先进的煤电利用体系,充分利用华能应城热电的电汽等生产要素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大力推进华能应城热电向盐化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实行热电联供,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年内全面淘汰20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控制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和各类排放物专项治理,实施盐化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对热电、盐化工等重点企业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实行绿色发展。
组织优质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措施,努力在优势产品、特色行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逐步建立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突出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积极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应城创业。
同时,组建强有力工作专班,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企业搞好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规模扩张。继续完善、推广和扩大“助保贷”等融资模式,用好用活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积极探索做好授信、信用担保、异地协调联合贷款等融资方式,有效缓解融资难题。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不断完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提提供载体和平台。